全网最快开奖现场,编者按:英雄岭,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一个地名,位于青海油田这个我国平均海拔最高、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油气生产基地内。
3月底,青海油田英雄岭页岩油干柴沟区块10万吨先导试验区产能建设全面启动。在此之前,一支由12名石油工人组成的S08810班组,已在此地开展试油工作达50余天。
央广网茫崖4月14日消息(记者 樊永涛) 采访S08810试油小队的路途并不平坦,一条穿梭于沟壑之间的羊肠小道,是用机械推出来的土路,两辆车勉强能错开,需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崎岖颠簸,才能抵达小队所在的干柴沟地区。

干柴沟是英雄岭地区海拔最高、地形最复杂地区之一,海拔3400余米。令人望而生畏的并不是海拔,而是满目望去皆是戈壁。正应了流传于石油工人之间的那句顺口溜:“天上无飞鸟,风吹石头跑,氧气吃不饱,四季穿棉袄。”这是对这里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。

轰鸣的机械声夹杂着呼呼的风声。在一个只有半个足球场大的平台上,记者见到了S08810试油小队的队长赵刚和实习技术员罗德成。
S08810试油小队隶属于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试油测试大队。队长赵刚今年33岁,脸庞在高原强紫外线和戈壁劲风的磋磨下,看不出实际年龄。他告诉记者,小队自2月17日入驻了干柴沟,作为“排头兵”班组,6名工作人员吃住都在野外,至今还未回过家。“目前,试油的这口油井已进行至压裂后防喷排液工作。”
26岁的罗德成去年8月来到青海油田工作。用他的话来讲,当时坐着火车一路向西,越走越荒芜,心也越来越凉。好在这位重庆小伙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,地质勘探专业出身再加上勤学好问,在工作中愈发的能够独当一面。

小队的“家”在离油井不远的一处山坳处,由15座野营板房组成,队员们吃饭、休息、睡觉都在此处。
走进板房内,各种物资应有尽有。吸氧室、淋浴房、厨房等,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同行采访的试油测试大队党总支书记周胤男告诉记者,井下作业公司号称“铁军”,是目前采油过程中环境最恶劣、工作条件最艰苦的工作之一,油田试油试气、大修侧钻、投产维护、压裂酸化、地层测试等等,每一个字眼仿佛都在说明这是一项集“脏、苦、累、险”于一身的工作。
相比于艰苦的工作环境,“回不了家”是这里每一位石油工人们的“痛点”所在。
试油测试大队技术组组长王海兵已经有5个多月没回家了。一来是因为工作繁忙,二来是因为疫情原因。作为大队的技术骨干,一个星期要巡10余口试油井,最远的一口井直线余公里,但在面对崎岖的山路,单走一趟需要花费4个小时。

“一年只能在家3个月,儿子9岁了,女儿也12岁了。”王海兵告诉记者,刚参加工作时,远在成都的妻子曾反对过在这里工作,可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。“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,这里不仅海拔高,境界更高,英雄岭这个地名的由来就是很好的证明。”
新中国成立之初,第一批地质勘探者挺进柴达木盆地西北缘,因有石油,一座“黄土山脉”受到了关注,随后石油勘探队员们来到此处,不知是谁喊了句,“谁要是登上山顶谁就是英雄”,从此,山脉有了它如今的名字——英雄岭,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,成了当地有名的故事。

曾经的一句玩笑话,如今却变成了现实。英雄岭因高海拔,石油资源开发难度大,也被称为青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的“修罗场”,以英雄岭为中心,昆北、英东、东坪、扎哈泉、英西等油田环绕在周边,这里又成了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的“主战场”。
“谁要是登上山顶谁就是英雄。”这是初代勘探队员们对这块不毛之地的绝地呐喊,更是如今石油工人面对高寒缺氧、戈壁风沙的冲锋号。
今天,英雄岭石油勘探开发又迎来了新的机遇——青海油田页岩油干柴沟区块10万吨先导试验区产能建设在这里全面启动。
记者从青海油田党委宣传部门获悉,英雄岭页岩油地质特征独特,储层巨厚、断裂发育、高压高产,属巨厚山地式页岩油。通过一年多的精细勘探,目前英雄岭页岩油纵向上已经落实三点集中发育段,平面井控含油面积有效落实,展现出广阔前景。

从S08810试油小队驻地向北望去,逶迤的英雄岭,起起伏伏,沟壑纵横,呈现灰褐的色调。山岭之巅,林立的石油井架、身着红色工服的石油工人又为这里带来了无限生机。
的确,坚守生命禁区的豪迈精神是朴素的,仿佛带着石油的黑、大地的黄,凝实而厚重;但它又是壮阔的,如同它所在的英雄岭,厚重磅礴而又激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